雞肉的功效與作用-補陽食物
【簡介】雞肉為雉科動物家雞的肉。雞古稱為燭夜、角雞、家雞。為食療上品,以母雞和童子雞為佳。
【功用】中補脾,滋補血液,補腎益精。主治脾胃陽氣虛弱,飲食減少,脘部隱痛,嘔吐泄瀉,疲乏無力等;肝脾血虛,頭暈目暗,面色萎黃,產后缺乳等;腎精不足,腰酸膝軟,耳鳴耳聾,小便頻數,精少精冷等。
【性味歸經】性溫,味甘。入脾、胃、肝經。
【用量用法】內服:煮食或燉汁。
【現代研究】雞肉含水分、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B1 、維生素B2 、尼克酸,尚有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氧化鐵、氧化鎂、氧化鈣、鉀、鈉、氯、硫、全磷酸、膽固醇等,并含3一甲基組氨酸。
【進補應用】
1、臟腑氣血虧損,面色萎黃無華,唇舌指甲色淡,氣短自汗,疲倦乏力,脈象虛細
雞汁粥:老母雞1只,粳米100克,精鹽適量。將母雞宰殺,剖洗干凈,放入沙鍋內,加入清水,高出雞身,先用武火煮沸15分鐘,再用文火炯煮3小時。將粳米淘洗干凈,加入雞汁700毫升,加精鹽,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鐘,以米熟爛為度。供早晚餐或點心溫熱食用。
2、肝脾血虛,頭暈目暗,肢體麻木,飲食減少,大便稀薄,疲乏無力
歸參燉母雞:母雞二只,當歸15克,黨參15克,蔥、生姜、精鹽、料酒各適量。將母雞宰殺,清洗干凈。將當歸、黨參洗凈,裝入紗布袋內,扎緊袋口,塞入雞腹內。將母雞連同藥袋放在沙鍋內,加入清水,高出雞身,酌加適量蔥、姜、精鹽和料酒。先用武火煮沸15分鐘,再用文火偎燉3 小時,注意經常添水。待雞肉熟爛后?;?,撈去藥袋。當點心分次食用。
3、心脾兩虛,面色萎黃,失眠心悸,頭昏,健忘,飲食減少
童子雞:童子雞1只,龍眼肉30克,蔥、生姜、精鹽、料酒各適量。將童子雞宰殺,剖洗干凈,雞腿別在雞翅下面,放入沸水中氽一下,撈出洗凈。
將龍眼肉與童子雞一并放入湯鍋內,加清水和蔥、姜、精鹽、料酒,上籠蒸1小時左右,以雞肉熟爛為度。當萊或點心食用。
4、氣血不足,心悸氣短,頭暈,目花,食少,腹瀉,消瘦
黃芪烏骨雞:烏骨雞1只,黃芪60克,生姜、料酒、精鹽各適量。將烏骨雞宰殺,剖洗干凈,黃芪洗凈,切片,裝入紗布袋內,扎緊袋口,塞入雞腹中,用白線縫合。將雞放入沙鍋內,加入清水,高出雞身,酌加生姜和料酒。先用武火煮沸15分鐘,再用文火燉熬3小時,注意經常加水,將成時加入適量精鹽,待雞肉熟爛后?;?。分5~6次食用,吃雞肉喝湯。
5、腎虛精虧,面色萎黃,形體消瘦,心悸失眠,飲食減少,疲勞乏力,自汗盜汗,男子陽痿早泄,精液清冷,女子月經不調,久不孕育
雞露:童子雞1只,料酒、生姜、精鹽、白糖各適量。將雞宰殺,剖洗干凈,切成肉塊,放人蒸鍋內,酌加料酒、生姜、精鹽和白糖,不放水,清蒸3~4小時,取汁,每晚臨睡前食用50毫升。
【注意事項】雞肉性溫,多食容易生熱動風,因此不宜過食。下列病證忌食:
①外感發熱、熱毒未清或內熱亢盛者;
此外,能啼的閹雞和抱窩雞不能食用。
- ( 查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