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 id="5dhmd"><progress id="5dhmd"></progress></strong>
      1. <var id="5dhmd"></var>

      2. <small id="5dhmd"><button id="5dhmd"></button></small>

        首頁 > 中醫推拿

        腰痛奇穴--痞根穴

        時間:2013-06-28 22:45:29


            痞根穴(痞:音pi)屬于經外奇穴,此穴在臨床中多用于治療痞塊經久不愈,而其臨床中還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如胃痛、胃痙攣、反胃、胃炎、胃擴張、腎下垂、肝炎、肝脾腫大、腹中痞塊、腰痛、疝痛、咳逆、腸炎、腎下垂、便秘等。其治療范圍很廣泛,是一個值得重視的穴位。

                  腰痛奇穴--痞根穴

             此穴位于胸腰部交界的位置,其在第一腰椎棘突下,左右旁開3.5寸處。我在臨床中發現腰部疼痛的病人在痞根穴處多可以摸到硬性呈條索狀的筋節,特別是腰部肌筋膜炎(以前多稱之為腰肌勞損)的病人在這個部位基本都有筋結,病情越久越明顯,其硬度和大小與病情息息相關。臨床中通過彈撥此穴位患者癥狀可以立即減輕,隨著病情的減輕,痞根穴處的筋結亦隨之變軟,減小并逐漸消失。且臨床中發現此穴治療腰部肌筋膜炎可以說是有特效。。。

            我臨床中痞根穴治療腰部疼痛的案例很多,在此例舉一個案例。辜某,女,43歲,我區某領導,2011年4月18日初診?;颊呙孔鲜喾昼娂从X胸腰部酸脹,坐的時間越長癥狀越明顯,站立活動后癥狀減輕。此癥狀已經持續三年,曾經多處醫治,用過推拿、針灸、外敷藥及內服中藥等多種治療。一直沒有收到效果,病情有增無減。腰部CT、磁共振、彩超檢查均沒見異常。此患者行走活動均正常,就怕坐,甚以為苦。頦診:雙側腰大肌與骶脊肌有輕度僵硬感,雙側痞根穴處均可觸及2*2.5cm的硬性結塊,局部壓痛明顯。腰部自主活動前屈部分受限,其它活動基本正常。此病就是一個腰部肌筋膜炎(俗稱腰肌勞損),治療用彈撥法撥雙側的腰大肌與骶脊肌,重點彈撥痞根穴,痞根每穴彈撥1--2分鐘,然后順骶脊肌用理筋手法,每次治療15分鐘左右。第一次痞根處的結塊既感覺變軟。每日治療一次,兩次后患者即覺癥狀緩解了,治療15此后癥狀基本消失,痞根穴處的結塊亦消失了。后該患者自己要求鞏固治療了半月,自今沒有復發。我臨床中治療腰痛多配合了中藥外敷和內服的,此患者不愿意內服中藥,外敷藥又過敏,一直沒有敷藥與內服藥治療,每次就是單一的推拿,故而此案例更能很好的說明痞根穴的重要性。

               我對痞根穴的理解是,痞根重在一個“痞”字,這個“痞”字是由“否”卦演變到中醫中的,“否”者,天地不交通之意。中醫將這個字演化為“痞證”,痞癥中醫中是指胸腹部脹悶不適而外無硬結之形的癥狀(此是從內部癥狀來描述的),此證多從內部氣機升降失常來論,而我認為內部氣機的升降失常必然會導致經氣的運行失常,經氣運行失常則會郁積不通,不通故而會產生疼痛或其它不適。臨床中通過推拿或者針刺痞根穴調理的就是經氣,目的亦是讓經氣能夠正常流通,通則不痛故而可以治療腰部的疼痛或其他的一些疾病。我認為大多將痞根穴理解為治療包塊的穴位是不正確的,從事推拿的大多可以發現在脊柱兩旁會時常在一些穴位上觸及包塊硬結,而這些有筋結出現的穴位,其對應的臟腑會有相應的疾病,通過推拿或針刺這些部位患者的病情都會得到緩解。由此可以說明筋結的形成就是人體病氣(不正常的經氣)在體表的一種聚結形勢。而病氣在人體是由淺入深,逐漸發展的。在背部的膀胱經上有一個膏肓穴,其治療的就是人體虛損一類的疾病,對應此二穴就會發現人體穴位的一些奇特奧妙之處。我的理解就是痞根就是人體疾病初始階段,經氣運行不暢,如果病情逐漸發展就會由痞根進入盲門,向上經過膈關,逐漸到膏肓而不治了。

           上面這個病人的情況臨床中有很多類似的病人,均是不能久坐,其他基本正常,患者常常為此事而苦惱。這種現象就是一個經氣不通暢的原因,治療就是調其經氣,使經氣能夠正常流通則病情消失。使用彈撥時手法一定不能生硬,要柔和。因常常有一些病人或同行向我咨詢類似情況的治療,故而在此將我個人用此穴的一點體會談出來,希望能夠對類似的患者有一定的幫助。。。

             

        特殊穴位對腰部有更強鎮痛作用

             首先我說的是鎮痛,除了后溪,養老,,,等常用穴對腰部鎮痛外,我在臨床有一個特殊穴對腰部急性期疼痛?。ㄩg盤突出,急性扭傷)有很好的鎮痛作用而且持續時間更長久止痛效果更快(經常給急性腰扭傷的用,而且經常就這一針)。
            陽池曲池的連線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的交界處(就是我這倆個點分成四份在靠近曲池的四分之一處),患者站位坐位都可以,小臂水平端在胸前手背向外,進針時先下扎(45度進針)進針后在繞著橈骨轉著扎,要憑手感,患者有的氣時感覺脹,酸,(找到腰痛點扎對側手臂),如果是急性腰扭傷囑咐患者活動,一會就能好,間盤突出就不用了,但是扎上后疼痛都會減輕,是個很打人的手藝,有的患者來了扎上就說不疼了,是很能讓一個醫生出名的啊,針灸的痛域轉移真是太厲害了!但是長期效果有待研究
            位置一般習針灸者皆會猜想是「手三里」,樓主指出不是,不才想是肱橈肌陰、陽面的問題,即橈側面或尺側面,或周圍的筋結點。

            一般這裏在陽面皆會有筋結點,下針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用粗一點針,有針開筋粘黏的效果,同宣老的銀針之意。

            如果是從陰面下針,是筋結點的受力處,其效果不同於陽面,主要是筋結點的凹、凸面,因受力結構面的不同,產生病位的筋膜也會跟著不同。

        共2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贊一個, 人贊過

        標簽閱讀:腰痛

        用戶評論:

        腰痛奇穴--痞根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