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痛經是什么 原因、癥狀、診斷、治療
功能性痛經是指生殖器官無明顯器質性病變的月經疼痛,常發生在月經初潮或初潮后不久,故又稱原發性痛經,多見于未婚或未孕婦女,往往在生育后痛經緩解或消失。功能性痛經每發作于月經第1、2天,常為下腹部陣發性絞痛,可放射至陰部和腰骶部,時伴惡心、嘔吐或腹瀉等癥狀。疼痛劇烈時可出現面色蒼白、手足冰冷、出冷汗,甚至昏厥。亦有部分患者于經前1~2天即有下腹疼痛,經行時力口劇?;加心ば酝唇浾邉t于月經第3-4天疼痛最?。顗K物排出后消失。
本病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考慮與下列因素有關:精神緊張,感覺過敏;身體素質差,健康情況減退;子宮頸口或子宮頸管狹窄,子宮過度傾屈,子宮內膜整塊脫落,以致經血潴留,刺激子宮收縮;子宮內膜碎片和經血中前列腺素F2d含量異常增高,引起子宮肌和血管痙攣性收縮。
本病如能收集到原發性痛經的病史,并經婦科檢查及x線或B超等輔助檢查排除生殖系統的器質性疾病,診斷即可成立。須注意與內生殖器與鄰近器官的腫瘤、炎癥引起經期發作性下腹疼痛相鑒別。
現代醫學對本病防治,首先消除患者的焦慮和恐懼,避免經期劇烈運動和過度勞累,防止受寒,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治療可用阿托品、復方顛茄,消炎痛等解痙和止痛藥。對少數有排卵周期的頑固性痛經婦女,可采用雌激素、孕激素以抑制排卵的方法治療,但此法不符合婦女生理,僅能短期使用。子宮頸管狹窄者,可用宮頸擴張術,使經血流暢以達治療痛經的目的。由于功能性痛經的病因尚未明了,故對癥治療雖可解除一時疼痛,尚難根治痛經。
本病在中醫婦科臨床中屬“室女痛經”范疇。中醫認為先天秉賦不足、沖任未充,或氣血不足、沖任失榮,或肝腎不足、精血虧少,均可致胞宮失于濡養溫熙;腎氣不足,虛寒內生或經期前后胃寒飲冷,致使經血凝澀;情志不調,肝氣郁滯,氣機失暢,以致經血瘀阻,這些都是室女痛經常見的病因病機??捎靡鏆庋a血、育腎養肝、溫宮散寒、疏肝理氣、行血化瘀等法治療。而濕熱阻滯,感受邪毒,癥積內聚等多由房室不潔、產育等引起,是已婚已產婦女繼發痛經的常見原因,一般不屬“室女痛經”之列。(馮杜熊)
- ( 查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