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 id="5dhmd"><progress id="5dhmd"></progress></strong>
      1. <var id="5dhmd"></var>

      2. <small id="5dhmd"><button id="5dhmd"></button></small>

        首頁 > 疾病百科 > 內科疾病

        冠心病是什么 原因、癥狀、診斷、治療

        時間:2017-08-07 12:45:58

        本病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又稱“缺血性心臟病”。主要為負責心臟心肌供立的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造成管腔狹窄,甚或堵塞,使心臟的血液供應不足,甚則完全斷絕,致使心肌營養缺如乃致壞死,產生一系列嚴重的臨床癥狀。其他造成管腔狹窄的原因如冠狀動脈痙彎等,也可產生類似的臨床表現,故而將其總稱為缺血性心臟病。

        冠心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絞痛的典型表現為痛的部位在胸骨后中部或1/3處,可向左肩背、左上臂放射;其不典型者則可痛在胸骨下部、上腹部、左胸部等處。痛的性質以壓迫感、沉重感、緊束感、燒灼感為主,而以胸悶為主訴者更非鮮見。痛的時間大都在發作時持續2-3分鐘,一般不超過半小時。往往因劇烈運動、上樓、負重或情緒激動、喜怒過度及寒冷、飽餐后等誘發。心肌梗塞常見有突然、劇烈、頻繁、持續時間較原來延長的心絞痛,原常用藥物又不能令其緩解,疼痛時伴有大汗淋漓、面色青紫.心跳過緩或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

        現代醫學認為冠心病是由于膽固醇類脂質沉積在冠狀動脈內膜壁下,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結締組織增生及血小板凝集形成粥樣硬化斑塊,引起管腔狹窄或閉塞,或者由冠狀動脈內膜平滑肌強烈收縮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導致心肌缺血性改變。血膽固醇過高、血壓和吸煙是發生本病的主要危險因子。

        本病診斷的主要依據為反映急性或慢性心肌缺血的各種臨床癥狀或實驗室檢查所見,而以與動脈粥樣硬化發病有關的年齡、高血壓、血脂增高等因素作為輔助依據。心電圖仍為臨床檢查心肌缺血的主要方法,心絞痛患者可有心電圖S—T段的壓低,心肌梗塞患者可有動態的心電圖S—T段及T波的特征性變化和病理性Q波。必要時可作心電圖負荷試驗,如雙倍二級梯試驗、踏板試驗和蹬車試驗。其他檢查冠心病方法還有心電向量圖、超聲心動圖、心機能圖、動態心電圖等。由于冠狀動脈造影術屬創傷性檢全,且帶有一定危險性,盡管它是一種有價值的診斷手段,目前尚不能作為一般冠心病的早期臨床診斷方法而廣泛應用。

        本病治療原則主要是設法改進冠狀循環與神經精神功能狀態。采用擴血管藥物抗心絞痛,積極治療各種能加重心絞痛的疾病,對患者從精神、生活和工作安排及飲食各方面給予指導、關心。

        本病在中醫學中多屬“胸痹”、“心痛”等范疇。其癥狀的描述早在公元前五世紀的《內經》中就有記載,謂之為“心病”、“真心病”。主要由氣滯血瘀,血脈瘀阻而致不通則痛。六淫寒邪所侵,拘急收引;飲食不慎,膏粱厚珠,變生痰濕,痰濕侵犯,占據清曠之區;或痰熱灼絡,火性上炎;或氣血津液陰陽不足,以致虛而血行緩慢等,均可導致成瘀發病。七情內傷,氣機郁滯,血瘀阻于胸,亦會致胸痹胸痛。(何立人)

        贊一個, 人贊過

        標簽閱讀:冠心病

        用戶評論:

        冠心病是什么 原因、癥狀、診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