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病是什么 原因、癥狀、診斷、治療
高血壓病也稱原發性高血壓,系指動脈血壓過高。舒張壓經常超過90毫米汞柱以上,即作為血壓升高。若按年齡計算,39歲以下者收縮壓>140毫米汞柱, 40一49歲者收縮壓>150毫米汞柱,50-60 歲者>16O毫升汞柱;6O歲以上者>17O毫米汞柱,即使舒張壓不超過90毫米汞柱,也屬于高血壓范疇。本病多發于中年以上人群,尤其是中年以上的腦力勞動者。本病早期常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的發展,可出現頭痛、頭暈、鼻出血、頸部發硬、記憶力減退、心悸、失眠等。尤以頭痛為較常見,一般發生在前額或枕后部,呈搏動性疼痛。后期可有心臟、大腦和腎臟器官的變化和損害,發生心動力衰竭,表現為心悸、氣短、胸悶、下肢及面部浮腫;也可有心房纖顫及心律不齊等心律失常;腦溢血(中風〕病人可有突然發生偏癱、失語、昏迷等,以及腎功能衰竭等較為嚴重的病變。若是突然發生劇烈的頭痛、嘔吐、視力模糊、煩躁不安或舌頭失靈、語言不清、半身感覺麻木或一側肢體活動出現障礙,甚至心悸氣短、胸悶不能平臥,此時很可能為高血壓危象。
高血壓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認為和中樞神經大腦皮層功能紊亂有關;但長期吸煙、情緒波動以及遺傳因子等因素,對發病也有一定影響。
高血壓病的實驗室檢查主要是血液脂質方面,血清總膽固醇及甘油三脂升高;腎功能方面,腎小球濾過率、腎血流量及對氨馬尿酸最大排泄率都降低;心電圖出現左心心室肥厚;X線上對單純左心室肥厚可僅表現為左室圓隆或隆凸。至于升至主動脈弓升部或降部的擴張和膨出,雖為常見而較早期的改變,由于影響因素很多,所以不能作為高血壓病的特異性改變。
高血壓病以藥物治療為主。注意勞逸結合,有足夠的休息或睡眠,肥胖病人應注意適當減輕體重。
中醫認為本病屬于“眩暈”、“肝陽”、“肝風”、“中風”范疇。往往由于外因或內因影響肝腎,由陽亢或陰虛開始,逐漸發展為陰虛陽亢以及陰陽兩虛。心火上炎或沖任失調也可促使肝腎陰陽失調,發生高血壓病。(何立人)
- ( 查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