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是什么 原因、癥狀、診斷、治療
時間:2017-08-07 12:46:24
貧血是指紅細胞、血紅蛋白及紅細胞壓積低于正常值的一種臨床常見癥狀。我國健康成人的紅細胞正常值男性為400~55O萬/立方毫米,女性為350一500萬/立方毫米,血紅蛋白男性為12一16克%,女性為11一15克%;紅細胞壓積男性為40一50容積%,女性為37~48容積%。貧血者往往可出現身倦神疲,頭暈眼花耳鳴,面色蒼白,心悸失眠,四肢麻木,月經紊亂及閉經,嚴重者甚至可發生暈厥等征候。臨床一般分為缺鐵性貧血、巨紅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和溶血性貧血。引起貧血的原因很多,主要為失血、紅細胞生成減少和溶血等三大類。
貧血的診斷主要依據病史、體征及實驗室檢查。體征常見皮膚及粘膜蒼白,尤以眼結合膜、手掌及指甲部位的蒼白表現為突出。實驗室檢查血液中紅細胞、血紅蛋白明顯低于正常值。必要時作骨髓穿刺檢查,可確定造血功能有否發生障礙。
現代醫學對本病主要采取對因治療,如矯治失血或溶血,補充所缺乏的造血物質。其次是應用造血藥,嚴重貧血者應酌情給予輸血。必要時可作脾臟切除和骨髓移植。
本病屬中醫學中“虛勞’、“亡血”、“血證”范疇。其發病機理似與先天不足、后天失養有關。腎主骨,生髓為造血之本;脾統血,主運化,為生血之源。脾虛運化不及,則血失生化之源而貧血;腎虛則不能助脾運化,精髓空虛則造血機能障礙而血虧;心主血脈,亡血則無以養血;氣為血帥,氣虛則不能攝血。因此貧血與心、脾、腎有密切關系。(施惠君)
- ( 查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