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眩暈 眩暈的原因、癥狀、診斷、治療
眩暈系自覺自身或外物有旋轉或搖動的感覺,主要由迷路前庭神經、腦干及小腦病變引起,也可能是神經官能癥的一種表現
本病的臨床表現除眩暈之外,可因其不同的病因而具有不同特點和伴隨癥狀。如內耳眩暈癥,常呈突然發作,出現外物旋轉或搖晃感,在姿勢改變時加重,伴有耳鳴、聽力減退及眼球震顫,眩暈嚴重者可伴有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汗、血壓下降等證;暈動病所造成的眩暈則有暈船、暈車的病史;如中樞性腫瘤引起的眩暈,特點為發病較慢,持續時間長,常呈進行性,眩暈程度與體征不成比例,即眩暈輕而眼球震顫明顯;小腦后下動脈血栓形成眩暈,為驟發嚴重眩暈,多無昏迷,可有嘔吐,出現上下肢的共濟失調,眼球震顫,說話不清,吞咽困難等,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可有眩暈、眼球震顫、雙側錐體束征等臨床表現。此人,很多全身性疾病均可有眩暈,如貧血、心血管疾?。ò?a href=/jibingbaike/neike/15936.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高血壓、低血壓及心臟疾患)、消化道疾病、內分泌疾病、中毒性疾病、腦部外傷后遺癥等。
眩暈的病因很多,常見的有周圍性(耳源性)眩暈、中樞性(神經原性)眩暈、炎癥(常見的有前庭神經炎及后顱窩珠網膜炎)、血管性病變眩暈,以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眩暈等。
本病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特點,結合各種檢查。
現代醫學對眩暈的治療,主要針對病因給予不同的治療。在對癥治療方面,對無旋轉感之一般頭暈可給鎮靜劑或小量興奮劑,對有旋轉感之眩暈者可給予暈海寧、維生素B6等藥物。
中醫認為眩是眼花,暈是頭暈,二者常同時并見,故統稱為“眩暈”。輕者閉目即止,重者如坐車船,旋轉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惡心、嘔吐、汗出甚則昏倒等癥狀。本癥的病因,早在《素問》中就有“諸風掉眩,皆屬于肝”的論述。目前認為本病虛者居多,如陰虛則易肝風內動,血少則腦失所養,氣虛則清陽不升,精虧則髓海不足,均易導致眩暈,故有“無虛不能作眩”之說;其次肝陽上亢化風,痰濁壅遇,或化火上蒙亦可形成眩暈。而且各種病因病機可以彼此影響,互相轉化。如腎精虧虛本屬陰虛,若因陰損及陽,可轉為陰陽俱虛之證。(夏翔)
- ( 查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