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頭痛 頭痛的原因、癥狀、診斷、治療
頭痛為神經的常見癥狀。由于病因的不同其臨床表現可有所不同,如血管性頭痛多伴有高血壓;蛛網膜下腔出血引起的頭痛,常急性發作,伴有嘔吐及腦膜剌激征;顱內高壓性頭痛,常伴有嘔吐,咳嗽或用力時頭痛加劇,后期痛呈持續性;顱內炎癥引起的頭痛,常急性發作,為全頭性劇痛,但常以枕部嚴重,常伴有嘔吐,多有急性感染癥狀,亦可有昏睡現象;頭部局部病變(如眼,鼻及副鼻竇、齒、頸部、三叉神經痛等)引起的頭痛,有局部病灶的病變癥狀。
臨床上最常見的為神經機能性頭痛。頭痛常為病人神經官能癥的主要癥狀之一,并有思想不能集中、記憶力減退、失眠等,頭痛部位常在頭頂中央(或不固定)。精神、情緒的改變與頭痛的發作頻數或嚴重程度有一定關系。
頭痛從病因考慮,可分為神經機能性、血管性、損傷性、中毒性、顱內高壓性、腦膜性、竇性及眼原性等8種。
本病的診斷可以不同的病因、伴隨證狀、體征及檢查為依據。治療亦根據不同的病因,不同的臨床表現,采取不同的病因治療和對癥治療。
頭痛在中醫學中又稱“腦風”、“頭風”、‘骨風”等。頭為諸陽之,手足三陽經絡皆循頭面,厥陰經上會于巔頂,故頭痛可根據發病部位之異而分類。大抵太陽經頭痛,多在頭后部,下連于項;陽明經頭痛,多在前額部及眉棱等處;少陽經頭痛,多在頭之兩側,并連及耳部;厥陰經頭痛,則在巔頂部位,或連于目系。頭痛之病因多端,但不外乎外感和內傷兩大類。蓋頭為“諸陽之會”、“清陽之府”,又為髓海所在,凡五臟精華之血、六府清陽之氣,皆上注于頭。故六淫之邪(風、寒、濕、熱等外邪皆可引起頭痛,而以風邪為主)上犯巔頂,邪氣稽留,抑阻清陽,可致頭痛。此外內傷諸痰,導致氣血逆亂,瘀阻經絡,腦失所養,也可發生頭痛。一般在臨床上外感頭痛可分為風寒頭痛、風熱頭痛、風濕頭痛;內傷頭痛可分為肝陽頭痛、腎虛頭痛、陰虛頭痛、血虛失痛、痰濁頭痛、瘀血頭痛、雷頭風等。(夏翔)
- ( 查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