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失眠 失眠的原因、癥狀、診斷、治療
失眠是指因大腦興奮性提高,造成睡眠時間不足,或是睡眠的不深熟,大都兩者并存。
失眠可分為起始失眠、間斷失眠和終點失眠三種。()起始失眠,在開始睡眠時就不能入寐,即不容易睡著和睡著得慢,到后半夜或將近天亮的時候才睡著。這種前半夜失睡是最普通的一種,大都由于生活緊張、憂慮、焦急和恐懼等所引起。(2)間斷失眠,是間歇、中斷和不寧靜的睡眠,常有惡夢和夢魘發生。中年人有消化不良者較易產生。(3)終點失眠或早醒失眠,入睡困難但持續時間不長,后半夜醒后即不能再行入睡,是高年齡的必然現象,常在血管硬化癥和高血壓癥中遇到,精神憂郁癥者常有此類失眠發生。失眠者常伴有頭痛、頭重、頭暈、頭眩、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心跳、手顫、身體衰弱和精神疲乏等自訴。
失眠的病因可歸納為環境性、身體疾病性和精神性三大類。精神性失眠往往以失眠為主要癥狀,長期而持續的、緊張而過度疲勞的工作能產生神經衰弱而有失眠的癥狀,但大多精神失眠的病例,不一定有工作過度的事實。病人自覺癥狀的嚴重性,常與客觀觀察及檢查不一致,其他輕性精神病如癔病和強迫癥,重性精神病如憂郁癥、躁猶狀態、神經錯亂和精神分裂癥等也可有失眠的情況。身體疾病性失眠多由疼痛,不舒服和大腦刺激而致,神經痛和神經炎、關節炎、牙痛、膿腫、炎癥、外傷等都可以因為劇痛而不能入睡,或已入睡而痛醒。其他各系統的疾病也都可引起失眠。環境性原因如溫度不適合、光線太亮、聲音太鬧、臥具不合適等也可造成失眠。
失眠可根據不同的伴隨癥狀及檢查,作出病因診斷。
現代醫學對失眠的治療,除應用安眠藥、鎮靜藥進行對癥治療之外,根據不同的病因診斷給予治療。
中醫對本病素有認識,又稱“不寐”“不得眠”、“不得臥”、“目不瞑”等,是指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癥。形成失眠的原因很多,思慮勞倦、內傷心脾、陽不交陰、心腎不交、陰虛火旺、肝陽擾動、心膽氣虛,以及胃中不和等因素,均可影響心神而導致不寐,但總是與心、脾、肝、腎及陰血不足有關。其病理變化,總屬陽盛陽衰、陰陽失交。(夏翔)
- ( 查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