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的原因、癥狀、診斷、治療和中醫認識
時間:2017-08-07 12:47:21
風濕性關節炎屬變態反應性疾病,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多以急性發熱及關節疼痛神病,典型表現是輕度或中度發熱,游走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多為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常見由一個關節轉移至另一個關節,病變局部呈現紅、腫、灼熱、劇痛,部分病人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不典型的病人僅有關節疼痛而無其他炎癥表現。急性炎癥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遺癥,但常反復發作。若風濕活動影響心臟,則可發生心肌炎,甚至遺留心臟瓣膜病變。
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根據癥狀、流行病學及免疫學的資料分析,認為與人體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密切相關,目前注意到病毒感染與本病也有一定關系。
本病診斷主要依據發病前1一4周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史,急性游走性大關節炎,常伴有風濕熱的其他表現如心肌炎、環形紅斑、皮下結節等,血清中抗鏈球菌溶血素“O”凝集效價明顯升高,咽拭培養陽性和血白細胞增多等。
現代醫學對本病主要采用青霉素控制鏈球菌感染,水楊酸制劑解熱消炎止痛改善癥狀,合并有心肌炎者考慮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本病屬中醫“痹證”范疇。祖國醫學認為居處潮濕,觸冒風雨等是產生痹證的外來條件;素體虛弱,氣血不足,腠理不密是產生痹證的內在因素。風寒熱濕之邪乘虛入侵,留滯經絡肌肉關節,氣血閉阻不通,從而產生肢節竣麻疼痛、屈伸不利諸癥,若以熱盛或濕熱蘊蒸為主,則見關節紅、腫、熱、痛;若寒濕偏盛剛關節冷痛,遇寒痛增;若久病不愈,還可出現氣血不足,肝腎虧損或病邪深入內臟等變化。(陳湘君)
- ( 查看評論)
標簽閱讀:風濕性關節炎
下一篇:口腔潰瘍發病原因及怎么治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