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術的功效與作用 - 補氣藥
本品為常用中藥。始載《神農本草經》,原名“術”(包括蒼術、白術)。陶宏景曾提及術有白術、赤術二種。至寇宗爽謂:有蒼術、白術之分。
名稱:白術
類別:補益藥
拼音:BAI ZHU
拉?。?/strong>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別名:術、山芥、山姜、山連、山精、冬白術
藥用部位:根莖
來源: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術的干燥根莖。多為栽培,亦有野生。
產地:主產于浙江、江西、湖南、安徽。此外四川、福建、江蘇等地均有引種。
性狀鑒別:本品呈不規則的團塊狀或條塊狀,大小均有,長5~10厘米,直徑1.5~5厘米。表面黃褐色,或微帶棕色。有細密的縱皺紋,全體多有瘤狀突起,瘤突先端有深褐色下陷的盤狀芽痕。主根下端稍粗,瘤突較大,向上漸細瘤突較小,頂端常有一段柴質莖基。下部有明顯的根痕或須根殘留。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有散在的小油點,中央多有裂隙,導管群放射排列,形成層環狀。氣香特異,味甘微苦辛,略帶粘液性。以個大整齊,表面黃褐色,斷面黃白色,質堅實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揮發油,其中主要為蒼術醇,另含白術酮、維生素A類物質等。
功效與作用:補脾益氣、燥濕利水,其作用為:
1、健胃。助消化,對止嘔止瀉有一定作用,但常需配消導藥或利水滲濕藥。
2、利尿。作用較明顯而持久,可能是由于抵制腎小管重吸收機能,增加鈉的排泄。
3、鎮靜。動物實驗表明,所含揮發油小量有鎮靜作用。
此外,臨床觀察白術還有止汗、滋補、安胎等作用;實驗證實有保護肝臟,防止肝糖元減少的作用。又白術揮發油對動物腫瘤生長有抑制作用,其對小鼠肉瘤180的抑制率為31%~49%[《醫學學報》,10(4):199,1963]。
炮制:切片生用,麩炒、土炒、炒焦。
性味:甘、苦、微溫。
歸經:入脾、胃經。
功能: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燥濕利水,止吐瀉,止汗,安胎。
主治:中氣虛弱,脾運不健引起的消化不良,水腫脹滿,嘔吐瀉痢,胎動不安,體虛自汗等癥。
- ( 查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