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 補血藥
名稱:當歸
類別:補益藥
拼音:DANG GUI
拉?。?/strong>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別名:干歸、秦歸、西歸
藥用部位:根
藥材性狀:本品略呈圓柱形,下部有支根3~5條或更多,長15~25cm。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具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根頭(歸頭)直徑1.5~4cm,具環紋,上端圓鈍,有紫色或黃綠色的莖及葉鞘的殘基;主根(歸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歸尾)直徑0.3~lcm,上粗下細,多扭曲,有少數須根痕。質柔韌,斷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數棕色點狀分泌腔,木部色較淡,形成層環黃棕色。有濃郁的香氣,味甘、辛、微苦。柴性大、干枯無油或斷面呈綠褐色者不可供藥用。
栽培要點:耐寒怕旱,喜土層深厚、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栽培;用種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
產地:甘肅、陜西、四川
采收加工:秋末采挖。除去莖葉、須根及泥土,待水分稍蒸發后,扎把搭棚,以煙火慢慢熏干。
地道沿革: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睹t別錄》云:“當歸生隴西川谷。”《本草經集注》云:“今隴西叨陽黑水當歸,多肉少枝,氣香,名馬尾當歸,稍難得。西川北部當歸,多根枝而細。”《新修本草》云:“今出當州、宕州、翼州、松州,宕州最勝,細葉者蠶頭當歸,大葉者馬尾當歸。”《本草圖經》云:“當歸生隴西川谷,今川蜀、陜西諸郡及江寧府、滁州皆有之,以蜀中者為勝。”《本草綱目》云:“今陜,蜀,秦州,汶州諸處,人多栽蒔為貨。以秦歸頭圓尾多色紫氣香肥潤者,名馬尾歸,最勝他處。”根據歷代本草記載均以陜西出產者質量最佳。與現代當歸主產區(岷縣產最大,質量最優。)相一致。另滇西北栽培的當歸以個大、體堅實、味香濃、色白肥潤等,稱之為“云歸”。
主要成分:含揮發油和一種能興奮子宮的成分;又含蔗糖、維生素B12等。
功效與作用:補血、行血、潤腸、調經。
1、調整子宮功能狀態。動物實驗證實,當子宮處于內加壓狀態時,當歸對子宮有興奮作用,使子宮內收縮由不規則變為規則,收縮力加強;當子宮內不加壓時,當歸對子宮有抑制作用。
2、鎮靜、鎮痛。有效成分為揮發油。
3、利尿。有效成分為蔗糖。
4、抗維生素E缺乏癥。
5、抗菌作用。體外試驗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溶血性鏈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炮制:切片生用或酒炒、土炒、炒炭用。
性味歸經:溫;甘、辛;歸肝、心、脾經
功能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酒當歸活血通經。用于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或熬膏、浸酒;或入丸、散。用量:常用量9~12g,宜稍大量,用12~30g,大劑可用至60g用于表證時小量即可,在3~9g之間;用于補血,改善血液循環、便秘,例如治產后血虛之當歸生姜羊肉湯,當歸用量即在30g以上,但在當歸補血湯,則僅用6g當歸輔助黃芪(本方名為“補血”,實則補氣而以氣生血)。
禁忌:熱盛出血者禁服,濕盛中滿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 ( 查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