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地/生地黃/生地的作用與功效 - 清熱藥
大生地是一味中藥藥材,也叫生地黃、生地、地黃。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等功效。
名稱:地黃
類別:清熱藥
拼音:DI HUANG
拉?。?/strong>Radix Rehmanniae
別名:生地、生地黃
藥用部位:根
大生地指的是入藥的根莖比較肥大,質量比較重的生地,屬于優等品,和一些個頭比較小的生地一樣,具有相同的功效。生地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作用,對于口干舌燥、患有熱病的患者,有很不錯的療效。而著名的中醫李時珍對生地有很高的評價,說是連續服用生地百日就可以讓面色紅潤,氣色佳,而連續服用三年就有抗衰老,增強免疫力,強身健體的功效。
生地的功效
生地也叫生地黃,生地黃功效: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于熱病舌絳煩渴,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吐血,衄血,發斑發疹。 鮮地黃功效: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于熱病傷陰,舌絳煩渴,發斑發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別名:地黃、地髓、陽精、芐根,牛奶子根、狗奶子根、婆婆奶根、山煙根,山旱煙根,山煙根,山白菜根、酒壺花根、酒盅盅花根、甜酒棵根、蜜罐棵根、生地、大生地、小生地、干生地、懷生地、地黃根。
生地的作用
生地甘寒質潤,既善涼血瀉熱,又善養陰生津。凡血分有熱及諸臟津傷陰不足者,均為常用之品。
1、清熱涼血。本品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能清營血分之熱而涼血。用于溫熱病之高熱、口渴、舌紅絳,處方如清營湯。另外,本品通過涼血尚有止血之功效,可用于血熱的各種出血癥。
2、養陰生津。本品質潤多液能養陰,味甘性寒能生津,有養陰潤燥生津作用。用于溫熱病后期、邪熱傷津者。另外,取本品滋陰清熱作用,常用于治療陰虛火旺的口干口渴、頭暈目眩,處方如六味地黃丸。消渴病屬熱盛傷津者亦可用生地治療。
大生地的食用方法很簡單,可以做茶飲,可將甘蔗和大生地、綠茶等煎煮后飲用,有清熱的作用。而大生地也可以煲煮湯品,與排骨一起燉煮有美容養血之效。大生是寒性的,在使用上要注意用量,而脾胃虛寒的人最好不要食用大生地。
做法:
【配方】杉木節50g、牛蒡根120g、地骨皮30g、大麻仁60g、生地120g、丹參30g、牛膝50g、防風20g、獨活30g、白酒1500ml。
【功用】清虛熱,祛風,活血,消腫。
【制法】1、將上述藥材一同搗成粗末,裝入紗布袋內;2、放入干凈的器皿中,倒入白酒浸泡,密封;3、7日后開啟,去掉藥袋,過濾去渣,裝瓶貯存。
【用法】每頓飯前,將酒溫熱隨量服用。
【藥材功效解析】杉木:活血止痛,主治腳氣,痞塊,骨節疼痛,帶下,跌撲血瘀。牛蒡根:祛風熱,消腫毒。防風、獨活:祛風除濕,行痹止痛。丹參:活血。地骨皮:清熱。生地:滋陰補血。牛膝:強筋壯骨。麻仁:潤腸通便。此酒有清虛熱、祛風、活血、消腫的功效;主治足脛虛腫,煩熱疼痛,行步困難。
【方劑來源】<太平圣惠方>
附:
- ( 查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