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功效與作用 - 解表藥
名稱:菊花
類別:解表藥
拼音:JU HUA
拉?。篎los Chrysanthemi
別名:甘菊、家菊、白菊花、滁菊花、杭菊花、貢藥花、甜菊花
藥用部位:頭狀花序
菊花為常用中藥?!渡褶r本草經》列為上品。商品根據產區的不同,分為毫菊、滁菊、貢菊、杭菊、懷菊、黃菊等數種。
來源: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干燥頭狀花序。栽培。
產地:全國各地均產并互有引種。
毫菊花:主產于安徽毫縣,渦陽及河南商丘;
滁菊花:主產于安徽滁縣;
貢菊花:(微菊)主產于安徽歙縣;
杭菊花:(白茶菊)主產于浙江桐鄉,海寧;
懷菊花:主產于河南沁陽,武陟;
黃菊花:(大小兩種)主產于浙江、海寧;
川菊花:主產四川中江。
采收加工:11月間,當花正盛開時采收。各種菊花加工方法如下:
白菊花:系將花枝割下,捆成小扎,倒掛陰干,然后剪下花頭。
滁菊花:系摘取頭狀花序,經硫磺熏過,曬成6成干時,用篩子篩,使成圓球形,再曬干。
貢菊花:系摘下花后用火烘干。
杭菊、大黃菊:系摘下花后,上蒸籠蒸過曬干;小黃菊則用火烘干。
性狀鑒別:頭狀花序,外層花瓣(舌狀花)多呈扁平單片狀。中間有黃色的圓盤狀花心(多數管狀花聚合而成)基部有綠色花蒂,由3~4層葉狀物(總苞片)組成。氣清香,味甘微苦。由于產區和加工方法不同(實際品種不一),各地產品略有差異。
1、毫菊花:花大足壯,花瓣長而緊密,長約1~2厘米。將花冠捋齊與蒂粗細相等。色白。
2、滁菊花:形狀與毫菊類似,惟花朵較小。多皺縮呈絨球狀,花心較松。
3、貢菊花:花朵小,花瓣密而短,色白。蒂綠而鮮艷,花心金黃色。
4、杭菊花:因加工蒸過而呈壓迭狀。朵大瓣闊而疏,色白微黃,花心較大,深黃色。蒸過的大黃菊與其相似,只瓣為黃色。
5、懷菊花和川菊花:花大瓣長。約1~2厘米,多為黃白色,帶有淺紅色或棕紅花的花瓣?;ㄐ募毿?,淺棕色,質松而柔軟。
6、小黃菊(烘黃菊):為黃菊花小的頭狀花序或未開放的花蕾。
白菊花均以白色,花完整,不散瓣,香氣濃,無梗葉者為佳。黃菊花則以色黃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腺嘌呤、水蘇鹼、膽鹼等,并含揮發油。
功效與作用:疏風散熱、解毒、明目、其原理為:
1、消炎,利尿。
2、抗菌。杭菊花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B溶血性鏈球菌、宋內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有抑制作用。
此外:白菊花在體外對色毛癬菌等多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種度的抑制作用。
炮制:生用或炒炭。
性味:甘、苦、微寒。
歸經:入肺、肝經。
功能:疏風除熱,清肝明目。
臨床應用:各種菊花都有不同程度的清散風熱、解熱、解毒(消炎)、明目等作用,但各有所長。
甘菊花(白菊花)養肝明目的功效較好,常用于肝腎陰虛引起的目暗。滁菊花為白菊花的一種,功用相同,其品質較優,鎮痛鎮靜的作用較好。
杭菊花(黃菊花)疏散風熱的能力較好,常用于外感風熱,頭痛、目赤。
野菊花清熱解毒的能力較強,擅長治療疔瘡腫毒(詳見下條)。
具體用途如下:
2、用于治風熱眼痛(結膜炎)。杭菊花配白蒺藜、木賊,水煎服,也可用其熱蒸氣熏眼。
3、用于治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相當于高血壓病早期的頭痛)。甘菊花配夏枯草,鉤藤等。
4、用于治肝腎不足(如慢性肝炎、視神經炎時)引起的頭暈眼花。甘菊花配杞子,方如杞菊地黃丸(湯)。
用量:3~18g。
- ( 查看評論)